熊文聪

熊文聪的博客

他的个人主页  他的博客

从知识产权看“山寨机”的创新(三)

熊文聪  2009年10月09日 星期五 18:42 | 1458次浏览 | 0条评论

三、“山寨机”的启示

由此,山寨机带给我们诸多新鲜、有益的启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知识产权:不是唯一策略

有人说山寨机不进行自主研发,没有知识产权,不符合现代企业的运营模式,没有发展前景。这种知识产权一元论观点值得商榷。

首先,商品是否标注商标及是否注册,是由企业自主决定的。杂牌也是“牌”,市场上未标注商标的商品或仅使用而不注册的商标大量存在。事实上,商标是随着产品市场向外拓展,为降低宣传和识别成本,防止他人恶性竞争而产生的,在一个存在内部传播媒介和约束机制的“熟人社会” [ ] 品质、服务、口碑和价格等因素均可以替代商标,发挥区别与传导功能,这便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缘由。我国现行商标法并未规定所有商品或服务必须使用商标;在商标注册上,除规定个别商品必须强制注册外,对于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采注册自愿原则。同时,商标法对仅使用而未注册的商标同样认可,并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 [②] 这都充分体现了意思自治、市场自由的精神。

其次,认为山寨机毫无研发创意也是一种误解。“一辆微型奥迪轿车模型,翻过来就是一部带摄像头的触摸屏手机,在其‘车头’的前灯里面,竟然暗藏着一只手写笔;一款有着早年‘大哥大’风格的手机,因为其上端的天线能在瞬间释放出强电流,而被称为‘防狼手机’;一个‘手雷’握在手里也不用害怕,只要一掰,它马上就可以拨打电话了!” [ ] 这些都是多好的创意啊,这不也是研发吗?在典型的山寨机设计公司里,传统手机品牌厂商庞大、缓慢的设计研发流程已经被简化成几个人的零敲细打。这里没有结构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之间对样品在美学、使用性和市场前景方面的激烈争论,公司的附近,软件、摄像头、视屏、马达、听筒、壳料……什么制造作坊都有。“若我想把手机造成水立方 + 天文望远镜的样子,一两天就可以把样品搞出来。” [ ]

也许有人会问,这么好的创意为什么不去申请专利(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保护?熟悉专利申请流程的人都知道,一项技术方案或外观设计从提交申请到最终取得专利权需要经历一个程序繁琐的过程,哪怕是对于不需要进行实质性审查的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来说,也得一年半载。手机现在已经成为快速时尚消费品,而不是耐用消费品。据有关机构统计,一部手机平均使用寿命不到一年半,且越来越“短龄化”。等申请人取得了专利权,市场已经将这类样式的产品自动淘汰掉了,所谓的专利十年保护期对其毫无意义,更不用说还得每年缴纳年费。

近年来,中国刮起了一股知识产权热。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固然重要,但我们不应走向另一个极端——唯知识产权论。从本质上说,知识产权无非是一项私权,所谓私权就是个人依照自己的意愿,可自主选择的权利。实践早已证明,作为一套市场游戏规则和企业运营战略,知识产权绝不是唯一的、不可绕过的策略,关键是企业根据自身条件、行业态势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考量、运筹帷幄。因此可以说,知识产权是竞争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在中国,手机潮流的塔尖一直被诺基亚、苹果等手机厂商把控, iPhone 等产品占据着时尚消费杂志的版面,而那些邯郸学步,追求品牌、追求技术壁垒、追求规模的国产大厂却每况愈下,全线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潭。山寨机没有遵守严格的研发流程,凭借看似粗糙的、不入流的民间创意和灵活多变的反应能力,如野草蔓延般,冲击了整个手机市场,乃至整个 IT 业固有的商业秩序,让大小手机巨头们如芒在背。这种看似不正常的经济现象背后蕴藏着一个不变的市场规律,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二)狼性精神:以市场为导向

传统观念认为研发就是一味追求技术的高、精、尖,认为只有抢占了技术制高点,才能处于优势地位。这将把创新战略引向歧途。事实上,研发的目的在于市场,技术再好,市场不需要,也不能说是好的创意。产品能卖出去才是硬道理。市场就是猎物,狩猎是狼群的必修课,抓市场是每个企业家的必修课。企业家要真正从用户的需求出发,用一切办法让用户了解自己的技术、产品、服务和其他优势。 狼性精神是一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谋略。古代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在和狼群长期、残酷和不间断的生存斗争中,习得了一套卓越的军事才能。知己知彼、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这些都是狼的拿手好戏。运用这套“狼子兵法”,游牧民族经常把人口和国力上占绝对优势的农耕文明大国打得山河破碎、丧权辱国。 [⑤]

一味抱怨山寨机抢了正规品牌厂商的市场份额毫无意义。归根结底,任何企业的发展壮大之路都是相似的,在困境中求生存,在顺境中求发展,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国产手机厂商应该把联发科当作一个可敬的对手,学习他们的“狼性”精神。

蔡明介的一套生存法则足以说明市场的重要性:“ IC 设计公司最大的使命是把产品做出来,而不是以拥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为荣,只有顺利把技术商品化,做出可以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并且卖到市场上,整个产品开发的程序才算完成。”

2004 年,蔡明介的销售团队拿着自己投资成立的设计公司生产的 iMobile 多媒体手机到处游说,虽然波导、 TCL 等正规厂商拒绝了他,但同样在寻找机会的手机设计公司如龙旗、希姆通及身后的黑手机企业则没有任何包袱地开怀拥抱了联发科。蔡明介的产品开发程序完成了。

由此,中国黑手机市场的存在帮助联发科迈出最初的销售步伐并给予其技术验证机会。随后,“一站式”技术方案才得以登堂入室,成为中国内地大多数正牌手机企业的主流平台。

这里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的黑手机市场。“黑手机”可能比“山寨机”背负更多的恶名,然而其之所以泛滥,与中国信息产业政策不无关系。 2007 10 月,国务院宣布取消国家特殊规定的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等生产项目核准,这意味着自 2004 年实施的手机牌照核准制正式取消,意味着中国政府有意引入市场机制,淡化行政干预。然而,牌照的取消,并不意味着企业生产的手机可以直接上市销售,而必须事先取得信息产业部的入网许可证。手机牌照是产业政策,入网许可证是技术要求。根据有关规定 [ ] ,手机产品必须申请检测,达到相关技术要求,获得入网许可证,方能进入市场。但是,国家指定的检测机构只有一家——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测试费也高达数十万元。很多处在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为降低成本,不得不选择放弃测试,难怪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曾公开指责“山寨机像癌症一样不合理”。

山寨机从黑手机发展而来,最为官方诟病的就是其逃避政府管理,不纳税,不打广告、无售后服务,质量无保证。没有了入网许可证,沦为了黑手机,当然也就不可能合法纳税,不可能名正言顺的打广告,更不可能提供固定的售后服务平台。试想,如果政府能换一种思路,放开检测渠道,变事前把关为事后监管,质量差的产品自然会被市场淘汰,只想做一锤子交易的投机商也自然会减少,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市场自我调节功能,从而保证竞争的公平有序。据报道,在目前全球经济危机环境下,价廉物美的山寨机逆势而上,热销海外。很多山寨机厂商成了“中国创造”而非“中国制造”的知名品牌。“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些异常现象值得政府管理者反思。

(三)以小博大:后发者优势

联发科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台湾企业,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的无线通讯产业领导者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小企业只要能审时度势,选择适合自身的运营战略和发展方向,就能变劣势为优势,与领先一步的跨国公司抗衡,逐渐做大做强。

一方面,小企业不能盲目模仿跨国公司的管理流程。在企业很小的时候,灵活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度程序化的管理体系反而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技术研发上,要选择好方向,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在全球化时代,很多人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创新能力不强,很难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有所作为。实际上,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大。联发科手机基带芯片研发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后发者在特定产业(特别是诸如 IC 设计、软件开发这类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通过对成熟技术进行模仿、改进和重新发明,完全可以提高自身研发水准,缩短与跨国公司的差距。 [ ]

按照路径依赖的程度不同,可以将技术创新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其中,模仿创新可以作为后发者追赶战略的一条捷径。所谓模仿创新不是简单抄袭,而是寻找现有技术的缺漏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案;或沿着现有技术的研发思路衍生出新的发明。因此,相比自主、原发创新,模仿创新具有两方面的优势。其一,思路清晰、路径明确,可以有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重点攻关,从而节约协调各分工环节所需的匹配费用;其二,更加贴近市场应用,大大减轻了研发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大幅度降低开拓市场的成本,使创新获得高额回报。对于目前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在起步阶段采取模仿创新,尽量少走弯路,不失为实现产业升级的一种有效策略。 [ ]

“山寨机”让我们重新看待“创新”。创新本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许多企业走入了误区,创新到最后反而成了导致自己失败的“病毒”。在一个企业最弱的时候,在最需要学习生存的时候,因为过分追求所谓的自主创新,反而使自己的竞争能力下降了。事实上,当今时代由于技术折旧周期不断缩短,全世界无论多强大的公司也承受不起越来越高昂的研发成本。企业纷纷通过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开放创新、联合创新来回避风险。这点对中国企业恰恰是个机会,如果能利用自身优势,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创新,就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世界中去。

评论

我的评论:

发表评论

请 登录 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在Zeuux哲思注册吗?现在 注册 !

暂时没有评论

Zeuux © 2024

京ICP备05028076号